1987年4月,肯德基快餐連鎖店進入北京市場,西式快餐開始進入。而較有影響的中式快餐企業大多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快餐業快速增長,市場份額不斷擴大,2005年時,我國快餐業占全國餐飲業市場份額已超過45%。2009年廣東快餐業已占到餐飲業市場份額的90%,江蘇、上海、遼寧、北京、浙江、山東等省市也已達到50%以上。2010年在餐飲業中,快餐企業以營業收入增長率28.80%、營業利潤增長率32.28%繼續保持領跑位置。雖然我國快餐業發展迅速,但在需求一定的市場中,顯得尤為激烈。
(一)現有者之間的分析
1.數量多但大多小。民族品牌的快餐店如真功夫、面點王、大娘水餃、五芳齋、麗華、齊鼎、肥西老母雞等,國外品牌進入國內市場的如必勝客、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等,加之各地本土品牌的崛起,國內快餐企業數量眾多。其中僅有少數品牌較大,店面較多,基本大中城市都可以見到,而且口碑也不錯。但總體而言大多較小,甚至就是一個狹小的鋪子。
2.直營式為主。直營式是連鎖經營的一種,是指總公司直接經營的連鎖店,即由公司總部直接經營、投資、管理各個零售點的經營形態。總部采取縱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的零售點,零售點也必須完全接受總部指揮的經營模式。從50強快餐企業來看,根據統計,76%快餐企業連鎖經營模式以直營連鎖模式為主。
3.標準化趨勢。說起麥當勞、肯德基,大家都知道各地的味道都是一樣的,當然他們也會考慮本土化的元素,但如果說起北京烤鴨,但卻是一個地方一個味道,甚至是一個廚師一個味道。這表明我國民族品牌的快餐業要想走向全國,甚至走向全世界,標準化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標準化可以讓各地的人品嘗到同一種美味,可以增強企業的力。自真功夫1997年研發出“真功夫電腦程控蒸汽柜”,提出“中餐要實現標準化,關鍵不在流程,而在設備”后,通過將后勤與店面分離管理,擺脫“前店后廚”模式,保證了從選料、加工到配送等各道工序的標準化;通過獨創電腦程控蒸汽柜,使烹飪過程同壓、同時、同溫,實現無需廚師、烹飪標準化;通過制定餐廳各級管理、各項工序、各種操作的標準及崗位流程,將餐廳操作有序且量化。眾多快餐企業如面點王、大娘水餃、五芳齋開始走標準化之路,進而邁向全國,邁向全世界。
(二)供應商分析
供應商的威脅手段一是提高供應價格,二是降低相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從而使下@@@@業利潤下滑。可在快餐行業,供應商這兩點都很難做到,即使做到了,也將會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快餐行業供應商主要有原材料供應商、飲料供應商和餐具供應商。目前市場上快餐行業供應商集中程度較小,餐具、飲料和以農副產品為主的原材料市場基本上都屬于完全市場,同行市場眾多,供應商不具備太大的議價能力。也就是說如果供應商單方面提高價格,那么快餐企業將會尋找供應商的替代者,這樣會使原供應商的利益受損。同時,由于原材料供應、飲料供應、餐具供應等屬于低技術含量產業,目前市場上種類繁多,可替代程度高,同行壓力大,可選擇挑換產品眾多,供應商品的能力因而受到牽制,那么各供應商為了保持自己的優勢,無疑會轉向降低價格或者提高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對他們來說下游企業的議價能力是比較強的。
(三)顧客分析
價格是影響顧客消費的最主要的因素。顧客會因為價格的高低而選擇他們的消費行為,那么一個比較合理的中端價格的快餐,相比極低的價格和極高的價格,顧客量是最多的。因為太低的價格,顧客不會放心;太高的價格對于只求快速解決肚子問題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沒有吸引力,沒有優勢。當客戶選擇一家快餐店的時候,服務往往是他們不會忽視的因素之一。要使顧客等待時間盡量地短,而且服務環境還要相對適中,不能太差,服務質量要高。
對于快餐企業來說,顧客討價還價的能力相對較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顧客的轉換成本較低。以武漢為例,目前在武漢的快餐店數量眾多且地域集中趨勢明顯,各快餐店相互之間激烈,雖然有差異化,如真功夫提倡“營養還是蒸的好”,主打美味、營養的原盅蒸湯、蒸飯;大娘水餃以水餃為主;味千主要是拉面……當然如果某個快餐店價格太高,即使服務很不錯,口味也很好,顧客也會轉而選擇其他的快餐店,因為顧客的轉換成本較低。
其次,顧客擁有的信息齊全。快餐店通過促銷、廣告等方式進行宣傳,如利用團購來宣傳,現在基本比較有名的快餐店都有自己獨立的宣傳網站來介紹本企業的一些信息,當然主要還是產品、相關服務以及價格的介紹。在這一宣傳的過程中,顧客可以全面搜集到各個快餐店的具體信息,從而提高討價還價的能力及資本。
(四)替代品的威脅分析
某一行業有時常會與另一行業處于的狀況,其原因是這些企業的產品具有相互替代的性質。替代產品的價格如果較低,它投入市場就會使本行業產品的價格上限只能處在較低的水平,進而限制了本行業的收益。就快餐店而言,轉到替代品的成本較低,所以餐廳、超市、雜貨鋪、食堂、家庭廚房等仍然是快餐店的較大威脅。
當然替代品的威脅對不同的顧客群體是有差異的。就快餐而言,消費者對快餐的需求主要是在較短的時間滿足顯性需求,即生理需求,如解決饑餓,以及隱性需求如較好的就餐環境及獨特的飲食文化體驗等。以填飽肚子為主要目的的顧客群體容易轉向替代品的消費;而追求飲食文化、美好就餐體驗的顧客群體一般不會選擇替代品,這主要是由于當前替代品的消費層次滿足不了這類顧客的需求。但相對于巨大的市場而言,快餐業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機遇還是大于威脅的。
(五)潛在的新進入者分析
潛在的行業新進入者是行業的一種重要力量,這些新進入者大多擁有新的生產能力和某些必須的資源。對快餐業來說,目前國內市場上還沒有出現具有完全市場控制力的知名品牌與網絡布局,快餐店數量雖然多,但大多數都較小,加上資本要求低,該行業進入壁壘相對較低。
同時市場中的原有快餐店由于缺乏快捷的信息和加入者眾多等原因,所以不太可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來避免潛在的進入者。